立花菌生物肥料新農法
有別於慣形的氮鉀追肥的施肥習慣,而立花菌生物肥料新農法的真諦就在於果樹生理後期使用磷鉀追肥,配合鎂鈣肥的補充,配合果樹生理的掌握來調節營養生長,花芽分化,生殖生長,即所謂開花前肥,開花後肥,下雨施的肥,結果肥而在氮磷鉀下肥的比例上作最佳的調配,最重要是克服收成前多雨氣候,排除落花落果,腐爛不耐貯運,品質不良,徒長等害處,
生物肥料新農業技術是在基肥時,使用完全腐熟的堆肥,依此方法對開花期以後土壤中堆肥吸收有機氮很有幫助,在果實肥大期下追肥時使用攪拌立花菌的磷鉀肥。藉著立花菌對有效性的磷酸能大量吸收,可增加對農作物病蟲害的抵抗性,這是計劃達成高品質及大豐收的技術摘要,對照以前的農業技術有很大不同。農民透過LPK配方自行調配,適合作物在開花前或開花後所需之氮磷鉀比例,將立花菌加入有機質肥料或添加到化學肥料當中,因為立花菌能促進有效性磷的吸收,代謝氮肥的特性,進一步掌握到果樹生理的機制,在營養生長轉換到花芽分化到生殖生長的時期,在三要素的調配上作適時轉換,一旦掌握到果樹生理機制,即可運用自如,克服以往多雨時期落花落果,徒長,催花不順,疫病叢生的困境,不再聽天由命,而獲得高品質的收穫。
生長前期是氮肥需求最強時期,進入生長後期開花結果後對於氮的需求減弱,對磷的需求增強,此時若遇多雨空氣中游離的氮素含量高,加上前期施用的有機肥料遇雨腐爛,作物吸收過量的氮素,再加上氮鉀追肥會產生下列問題:
1.下雨過多,日照不足,光合作用差
2.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發生錯亂
3.花芽分化不良,著果不良,落花落果
4.生理落果擴大
5.新梢控制不易,徒長不開花
6.糖度不良,保鮮不易
7.氮肥過高,病蟲害多
而新農法就是解決這些問題,達到高品質和豐產的目的。